薄膜電容是電子元件-電容器的一種,以金屬箔(或者在塑料上進行金屬化處理而得的箔片)作為電極板,塑料薄膜作為電介質,通過卷繞或者層疊方法從電極兩頭重疊后,卷繞成圓筒狀結構,人們將它稱為薄膜電容。
薄膜電容一開始還不是薄膜電容,其技能起源于19世紀。
1876年,在還沒有塑料薄膜之前,人們用一條浸漬油、白臘的紙插在金屬鋁箔中并將它卷成圓柱體,這圓柱體便是紙介電容器,它是薄膜電容器的前身,薄膜電容器是以紙介電容器技能為根底在20世紀30年代開發出來的。
20世紀初開始,它們被用作電信(電話)中的去耦電容器,用來濾除電話中產生的高頻噪聲,使電壓穩定無噪音,確保元件的正常作業接納信息。不過紙介電容器有個缺點是會吸收大氣中的水分,削減電介質的絕緣電阻。
所以到了1931年~ 1945年期間,化學家開發了塑料資料,這種塑料資料能用來制作電容器,和紙相比塑料資料更薄更堅韌更不簡單壞,人們用更薄的聚合物塑料薄膜代替紙作為電介質制作電容器,用聚合物塑料薄膜作為電介質制作出來的電容器稱為塑料薄膜電容,也便是后來的薄膜電容。
人們發現同樣的電容值,用塑料資料為電介質的薄膜電容器在尺寸上比紙介電容器要小,節省成本和裝置空間。并且塑料資料的吸濕性遠低于紙,不用憂慮大氣中水分會對電容器造成的有害影響,并且大多數塑料在長期受到的化學變化少,電容器的電器參數穩定性較好。
到了1980年左右,紙介電容器和金屬化紙介電容器大部分被薄膜電容器取代,薄膜電容器迎來了真實的時代。直到現在,薄膜電容器因其絕緣阻抗高,溫度規模廣,使用期限長,頻率特性優異,介質損失小,具有自愈性等優勢,在電子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。